三甲 山东省立医院 血液科
如果是早晨空腹抽血,夜间也未进水,导致血液浓缩形成的血常规血红蛋白偏高,这是正常的变化,不需要治疗。
如果是脱水导致的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积极补充液体,升高的血红蛋白浓度将逐渐下降到正常范围。然而,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增高,同时伴有红细胞数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增高,此时需要排除原发性的红细胞增高。
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偏高最常见的疾病,该病需做骨髓穿刺来确诊,然后通过放血疗法来减少红细胞的数量,最后还要应用羟基脲维持治疗。
山东省立医院 血液科
外周血中的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就是我们验血时显示的血常规红细胞偏高。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原因会引起红细胞数量偏高,常见的原因如下: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往往是血液浓缩引起的,如严重呕吐、腹泻和大量出汗,这之后血液浓度和红细胞密度增加,从而导致红细胞数量偏高。2、各种慢性缺氧疾病: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缺氧病,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增加,促使红细胞增殖,即数量升高。3、部分吸烟的人。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数量不正常地增加。
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偏低血常规血红蛋白偏低就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贫血。包括各种原因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贫血。另外,当机体有失血的情况,如内脏出血、外伤出血、痔疮出血、月经量多出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也会偏低。每种贫血都有不同的发病机理,且需要给予对症治疗。
对于男性朋友来说,血红蛋白正常的范围应该是每升120到160克,女性朋友的正常范围就处于每升110到150克。如果在检查血常规的时候,血红蛋白得到的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就意味着出现了偏高的现象。一般都是因为喝水量太少,或者脱水等因素造成的。其次就是处于高原地区的人员或者患上了肺心病之后,同样会让血红蛋白上升。另外还有可能是患者出现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因此当检查出来的结果发现血红蛋白偏高,需要及时再去做个详细的检查,针对性治疗才能尽快恢复。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血常规中的Crp是C反应蛋白,它反映了身体炎症的一些指标,但不一定是细菌感染,这可能是免疫炎症。如果crp小于10,则没有问题;crp在10到25之间,表明病毒感染。Crp从25到50表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需要再次检测。如果超过50,则表明细菌感染。普通感冒发烧时crp会上升。如果它很低,建议进行高灵敏度crp测试。这种测试更准确,可以得出小于5的结果,并且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
血红蛋白偏高可能是生理性的因素,比如胎儿、新生儿、高原的居民以及通过剧烈的运动,在大量排汗之后出现的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适当的多喝水,能够使血液稀释改善症状。如果是病理性的血红蛋白偏高,比如由于腹泻、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心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导致。需要通过对症的治疗方式,做相应的处理。
血小板出现偏高的情况,如果是生理性造成的,跟饮食方面有很大的联系。如果是病理性引起的,很有可能是由于骨髓增生性疾病造成,就像红细胞增多症或者急性溶血等。一旦有出现血小板偏高的现象,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内做详细的检查,找到引发的原因,然后再去针对性治疗。同时饮食方面也要多注意,减少食量,尽量多吃点蔬菜和水果,调节好自身的情绪,避免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不要着凉,也不要过度劳累,适当增加点运动量。如果没有头晕,皮肤紫癜等情况,一般都不用特殊去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幅度较小,是不需要特殊针对治疗的。当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非常严重时,考虑是否存在病毒感染或者是慢性疾病。患有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的病人同时表现白细胞总数也很高,例如一些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情况下,患者要进一步进行涂片镜检来进一步判断白血病类型,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导致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比如骨髓持续增殖而导致红细胞增多,这种疾病是一种恶性疾病,如果病情发展到晚期,造血功能就会慢慢的衰竭,出现贫血的现象,个别患者会转化为白血病。促进红细胞生长最主要的器官就是肾脏,所以当患者出现肾脏疾病的时候,比如肾积水、多囊肾、肿瘤性病变等就会引起红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偏高会使血液粘滞性增加,从而导致血流缓慢,发生血栓的情况。如果检查血红蛋白偏高,要在平时多饮水,能够对血液起到稀释的作用,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也可以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能够改善血红蛋白偏高的症状。如果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血红蛋白偏高,应该使用化疗药物或静脉放血,使血红蛋白维持到正常水平。
血红蛋白偏高可能是由于骨髓持续增殖而导致,当男性的血红蛋白值达到180以上,女性血红蛋白值超过170以上,提示已到了疾病的晚期,会出现造血衰竭、贫血,从而转化为白血病,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险的。对于患有肺气肿、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以及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群,也会出现血红蛋白偏高的情况。所以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检查来判断。
血红蛋白偏高,一般可见于是肿瘤、慢性肺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疾病而引起的血液粘稠变高,使得血液速度流淌较慢,出现消化性溃疡、头晕耳鸣、浑身无力和血栓,进而导致心梗、脑梗等疾病。正常的血红蛋白值为女性大于160克每毫升,男性则是大于170克每毫升,一旦偏离正常值导致血红蛋白,增高是和体内的红细胞数量有着很大关系。血红蛋白偏高相对性的增多,症状可表现为呕吐和拉肚子导致的脱水属于是一种假性情况,不要太过于担忧。
血常规红细胞偏低有两种情况:1、由于血浆量的增加,红细胞的数量相对减少。如大量输液或大量饮水以后,红细胞的密度由于血容量的膨胀而降低,而出现红细胞数量偏低的情况。2、贫血,包括红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各种失血等,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失血等。
如果患者是单纯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很有可能是早晨空腹出血的时候,由于血液浓缩可能就会导致体内的血红蛋白比较高,这是正常情况,所以患者不用做过多的处理。如果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偏高,已经大于每升180克了,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病理性引起的。例如患者得了慢性缺氧性疾病,就会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偏高。此外还要警惕是否得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且出现红细胞数量偏高的情况,而且患者还会伴随高血压,胃溃疡等等。患者最好要到医院做个骨髓穿刺来进一步的确诊。
血常规提示血象高,实际上指的是白细胞高于正常值,而白细胞的指标增高通常是发生了细菌感染。此外,如果发生了应激反应也使得血象增高,若是出现真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的早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对于血象的升高需要具体的临床症状才能确定患者的病因。若是出现了反复的发烧、咳嗽咳痰,就很大可能是得了肺炎;若是出现了发烧、腹痛、腹胀,就有很大可能是得了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等。只有明确相应的病因,才能够制定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普外科
导致血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由肝疾病,即肝功能发生病变而引起的,1、由药物、酒精、病毒造成的肝脏损伤引起的。2、肝内胆汁淤积,因为肝内胆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导致。3、肝外胆汁淤积,由各种肝胆发炎、硬化等原因导致肝外胆汁运输管道变窄而导致。
中日友好医院 妇产科
人绒毛膜促性腺,体激素偏高,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病因,并采取对症的方法治疗,如果是由于其他的肿瘤以及葡萄胎导致的hcg值增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高,通常是由于女性怀孕引起的,正常人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范围小于3.1,如果发现超过了5,可能是怀孕引起的,如果超过10,怀孕的几率更高,是不是宫内妊娠是不能够确定的,在发现怀孕的时候,最好去医院做超声检查,通过检查确定是不是宫内妊娠。导致女性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葡萄胎、畸形瘤、绒毛膜上皮癌或者一些分泌性的肿瘤导致的,比如卵巢癌、肝癌、肺癌、结肠癌等都是诱发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偏高的原因。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负责心脏的供血及氧气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出现异常将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该冠状动脉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若冠状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就会影响到心脏的血供应,而造成心脏的供血不足。当出现心脏供血不足后,首先要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会损害到身体的动脉系统,也同样会损害冠状动脉。所以患者可通过戒烟和加强体育运动,进一步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另一方面,治疗需要药物。一般可采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和他汀类的降脂药缓解冠状动脉硬化的速度。此外,建议患者要定期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甚至还要做心脏冠脉造影检查等检查项目,来评判患者冠状动脉的通畅程度和狭窄程度。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血脂高是人们常有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控制,就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冠心病等疾病。对于血脂高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生活习惯,饮酒,抽烟的习惯要戒掉。而且患者要放松精神,不能长期的过于激。在药物上,也要注意,喝一段时间停下来。另外,患者要控制体重,一般血脂高的人,体重都不轻。所以需要积极锻炼身体来增强心肺的功能,不仅会减轻体重,还会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的水平。在药物上主要是采用他汀类药物,也可以通过血浆的净化治疗或者外科治疗来改善。
对于正常成年的男性来说,血红蛋白的标准浓度应该是120-160g/L,如果是成年女性,标准浓度范围应该是110-150g/L,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意味着血红蛋白出现偏高的现象。引发的原因有两种,首先就是由于血液出现了浓缩的现象,最主要是因为大量脱水之后造成的,就像突然出现了很严重的腹泻,或者是出汗比较多之后,这样就会让血容量降低,导致血液收缩,最终让血红蛋白的浓度偏高。其实就是红细胞的数量增加之后造成的,一般都是由于慢性缺氧性疾病引起,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