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糖化血红蛋白是日常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进行检测的一种数据,并不是判断糖尿病的标准。
因此糖化血蛋白6.9,也不能说是糖尿病。并且这个数值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想要诊断人是否有糖尿病,需要测定人体的血浆葡萄糖。
正常的健康人群的血浆葡萄糖浓度应该在3.89~6.1之间。如果空腹时,血糖数值大于7.0,餐后两小时血糖数值大于11.1,随机血糖大于11.1,结合患者身体的临床症状,就可以诊断糖尿病。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糖化血红蛋白6.6这个数值应该算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因为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在4%和6%之间。6.6%的水平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果一个病人以前没有患过糖尿病,如果他被发现有6.6%的糖化血红蛋白,说明他的血糖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了。这些人群建议进一步完善一下血糖的检测,然后判断是不是合并有糖尿病或者糖代谢异常的这种情况。如果患者已经有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6,考虑平常血糖控制还是可以的。因为一般把糖尿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数值控制目标规定在6%到7%左右,基本上就是已经算是控制良好的情况,当然,对于年轻患者,控制目标应该更严格。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值是要根据血糖情况以及年龄大小来评估的。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0%是属于正常的;当血糖控制情况欠佳,且年龄65岁左右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化血红蛋白需要控制小于6.5%,目前糖化血红蛋白值6.7%是异常的,需要监测空腹血糖及三餐前后的血糖,控制好血糖后,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山东省立医院 血液科
正常糖化血红蛋白的范围为4%~6%。糖化血红蛋白的量取决于血糖浓度、血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禁食、是否使用胰岛素以及其他因素。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能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近两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的指标。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则表明患者继续患有高血糖症,这会导致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也是心肌梗死和脑死亡的高危因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糖化血红蛋白也就是葡萄糖跟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了一种反应。糖化血红蛋白的量跟血糖的浓度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在临床上一般都是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这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是在4%~6%。当然了,在不同的实验室检查出来的数值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的话,就可能会出现糖化血红蛋白素质升高。临床上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主要就是看一看近三个月之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怎么样的,也能够了解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如何。
糖尿病主要的诊断标准之一为静脉血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而餐后2小时血糖要≥11.1mmol/L。一般情况,健康者空腹血糖的标准为≤6.1mmol/L,而餐后2小时≤7.8mmol/L。如果空腹时血糖值为6.7mmol/L,并不能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却高于正常人的血糖标准,需要做糖耐量试验,排除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血糖小于11.1mmol/L,但是却高于6.1mmol/L属于空腹血糖受损。需要进一步的做糖耐量试验,如果做糖耐量试验,发现餐后两小时血糖没有达到高于11.1mmol/L,但是已经超过饭后2小时7.8mmol/L这一标准,则属于糖耐量异常。
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就是糖化血红蛋白,比例会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糖化血红蛋白5.6是正常的。如果血糖一直保持在正常的范围,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通常是4%-6%。如果检查结果不超过6%的话,说明过去两个月内空腹血糖不高,但是还是需要进行空腹血糖分析,才能判断出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的筛查能够追踪糖尿病患者在近一到两个月内,血糖的管控情况。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在4%~6%,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血清中的糖类相互结合产生。糖化血红蛋通过缓慢、持续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含量的高低与血糖浓度、血糖和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有关,与抽血时间、空腹和打胰岛素无关。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范围大于9%,会有高血糖的风险,可能伴有糖尿病、肾病、白内障、动脉硬化的病症。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它不同于其他检测方法,不会因为抽血时间、是否使用胰岛素、患者是否空腹等因素而受到影响,可以反映出糖尿病患者过去一到两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到6%,超过这个数值并到达7.5%时,说明患者患有高血糖。会出现糖尿病肾病,如增加脑梗死的几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症状,孕妇在妊娠期出现糖尿病,会出现死胎,畸胎,巨大儿等情况,需要引起重视。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就形成了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指导方案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体血红蛋白和血液中的糖结合后,形成的产物称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判断血糖长期稳定性的指标,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标准。由于糖和血红蛋白结合后不易解离,红细胞一般存活时间为120天。因此,理论上讲,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了糖尿病患者大约三个月的总体血糖水平。
在正常人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4%~6%,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1~2个月内血糖的控制情况,主要是为了管理糖尿病患者,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如何。如果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甚至是达到了7%,说明糖尿病患者近来尤其是近1~2个月血糖控制不佳,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用药或者是开始用降糖药,更严重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加量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来控制血糖稳定。
如果检查血糖指标为7.2mmom/l并不一定是糖尿病,单纯的一项血糖指标超过参考值并不能说明为糖尿病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进行糖耐量检查,还有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从而才能判断是否属于糖尿病。另外,还需注意,糖尿病患者常有典型的3多1少症状,比如出现了食欲的增加和体重减轻,同时有排尿多和饮水多现象。有部分患者可因糖尿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导致浮肿,视物不清,蛋白尿等多种并发症,所以应引起重视,有以上这类不良症状表现要通过详细检查确诊并及时治疗。
37.9度的发烧被认为是低烧。正常使用腋下温度测量,体温值为36-37度现在它已经达到37.9度,远远超过正常的高值。低烧的温度也很高。可以使用物理冷却方法,例如多喝水和多休息。或服用中成药如板蓝根、柴胡等退热。如果婴儿的体温达到37.9度。可以给宝宝多喂水,多注意休息。同时你可以给宝宝降温,比如贴一个散热贴,用温水擦身等等。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体温变化,必要时也可服用布洛芬退烧。
血糖7.8,如果是空腹的状态,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是在餐后两小时检测血糖7.8,这种情况是属于正常的血糖,不是糖尿病的表现。如果糖尿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检查为7.8,也可以暂时不吃降糖药物,通过低脂、低糖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达到改善的效果,如果在饮食方面没有很好的控制,需要服用降糖药物治疗。
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空腹血糖高于7.0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高于11.1毫摩尔/升,则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7.0毫摩尔/升至6.0毫摩尔/升之间,餐后血糖在7.8毫摩尔/升至11.1毫摩尔/升之间,高于正常值,但不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称为血糖前期。然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在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急性应激状态下,下体内分泌大量激素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也应该被排除在外。
患有高血糖不一定就是得了糖尿病。但是高血糖患者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高一些。血液中的糖被称之为血糖,一般都是葡萄糖,葡萄糖是维持体内所需的能量。但是糖尿病的诊断是根据血清中的血糖水平进行诊断的,患者往往会表现为多食、多尿,但是身体消瘦。在糖尿病患者检查时,主要是看血糖的变化,血糖升高是判断糖尿病的标准,但是血糖高并不代表着就是得了糖尿病。引发血糖高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过度的劳累、感染、创伤、麻醉、过度兴奋都有可能造成应激激素的增多,会引起血糖暂时的变化。
消渴,中医经常会说到这个词,它有三种类型,包括上消、中消以及下消。大部分的消渴是属于糖尿病的表现,也有少数患者出现了消渴不一定就是患有糖尿病,还可能是患有其他疾病,比如,如果有些患者得了尿崩症,也是很容易出现消渴的。因此,出现消渴时不要盲目判断就是糖尿病,应尽快到医院,让医生做专业的诊断,之后再对症治疗。
消渴症通常是由中医来诊断的,它属于中医的专业名词,糖尿病这种疾病在古代通常被称为消渴症,但是现在来看,消渴症和糖尿病是不能划等号的,它们虽然有一些相同点,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点,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两方面:1.消渴症主要体现为多食、多饮、多尿,还有身体变得消瘦,而糖尿病患者通常是很肥胖的。2.消渴症包含了尿崩症,但是糖尿病只是一种单纯的血糖升高的疾病。
降血糖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控制饮食,然后做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果饮食和运动结合的方法对控制血糖没有好的效果,那么可以开始使用降糖药物。如果空腹血糖处于6.1~8 mmol/L这个范围,餐后血糖处于11~12 mmol/L的范围,则可考虑口服降糖药。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并且空腹血糖高于11 mmol/L的病人,可用胰岛素治疗。对于肥胖病人,建议减肥,这也有利于降血糖。
由于饮食、情绪、活动的影响,血糖的浓度会有一定的波动。空腹状态下的正常血糖浓度为3.9到6.1毫摩尔每升,在排除应激感染创伤等其他条件时,多次测量血糖超过7.0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因此空腹状态下血糖达到8.9毫摩每升是不正常的。如果是餐后一小时血糖8.9,可以是正常的。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正常是不超过7.8毫摩尔每升的,此时血糖浓度达到8.9就不正常了。此时就需要做糖耐量试验来进一步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