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你好,你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慢性肾炎,大多数为化脓菌的感染引起.可以服用些左氧氟沙星,三金片,泌尿灵等。
建议您平常注意个人卫生,每天可以进行坐浴,清洁尿道口,以及肛门,保持会阴部的干净卫生,这样就会减少患尿道炎的可能
三甲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普通内科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参考值0.00-0.15,您的情况是正常的。最好是复查肾功能。
现在看来您目前的检查结果是正常的,请结合临床结果综合判断。有无尿频尿急等症状?
山东省立医院 肾病内科
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一百五十毫克是属于正常的情况,但是超过三千五百毫克属于大量蛋白尿,一百五十到三千五百属于肾炎范围的蛋白尿。提取二十四小时尿蛋白的方法是采用提取二十四小时的尿液,可以从前1天的7.00或8.00留到第2天的7.00或8.00,但第一个7.00或8.00的尿要排到容器外面,至此之后至第二天7.00或8.00所有的尿液收集到一个容器里面,然后用试管提取五到十毫升,测量二十四小时的尿量,然后把结果根据尿蛋白每升多少毫克,乘以总尿量,便是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结果。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亦称为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需要收集患者24小时的全部尿液,对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进而计算出24小时内的蛋白总量。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极微的,24小时尿蛋白的正常水平在150mg/24h以下。患有肾脏疾病、某些生理情况之后,比如:进行剧烈运动等情况,就会导致24小时尿蛋白显著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是肾病患者不可缺少的检查之一。一旦24小时尿蛋白量持续增多,这是一种异常,不仅是肾脏损害的标志,也是肾功能减退的表示。蛋白尿的检测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评价判断以及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法是最准确的测定尿蛋白的方法。但是留取尿液时间比较长,所以存在定时不准确、病人依从性差、留尿时部分尿样丢失等的问题,这对准确判断是有影响的。
正常情况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的是每24小时总尿量力所含的尿蛋白定量是不超过150毫克的。如果超过了150毫克,则多数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额,只要超过了这个数值,医生就会对生理性或病理性加以判断。如果是病理性的,有可能与肾病有关。疾病的严重程度还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少有关。通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越高,肾小球疾病也会越亚种,每24小时尿的蛋白质也会越多。如果患有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会超过3.5克,此时就应该立即就诊,因为这种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就诊不及时,肾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对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
临床上经常产生24小时尿蛋白高的原因,大多数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例如肾小球,肾小管的病变。糖尿病性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结缔组织病等。产生这些病症之后,24小时没内尿蛋白大于150mgd,则证明以上病症已经十分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性肾病,在治疗肾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血糖的上升。临床上常应用激素治疗来控制这些问题,在调整激素治疗量之后,尿蛋白会有效减少,从而也就减轻了以上所述的疾病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男科
尿蛋白定量是属于很常见的一种检查,就在24小时测试出来的结果不应该超过0.15,其实就是说24个小时之内的尿蛋白,测试出来的结果不能超过150mg,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意味着是属于蛋白尿。对于正常的肾脏来说,只能让小分子的物质进行过滤,就像无机盐和水等,无法让更大的分子进行过滤,就像蛋白等。如果有出现蛋白尿,这就说明肾脏功能有出现异常,常见的就是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肾小球肾炎等,这些疾病都会让肾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出现蛋白尿。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其实就是通过收集24小时全部尿液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根据测定来计算24小时内蛋白质总量。主要是用于反应患者一天蛋白质的具体流失情况。正常情况下,成年人肾小球滤液当中存在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它在通过近曲小管的时候,大约有99%都能够被重吸收。因此,每24小时蛋白含量要小于0.07毫克。如果尿中蛋白质明显超出这个范围,就被称为蛋白尿。蛋白尿通常是肾脏疾病的一种表现,也可能会和各种全身性疾病有关系。24小时蛋白定量参考值,一般在0.00-0.15毫克之间。
24小时蛋白尿的定量是要通过24小时全部尿液的收集以及对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然后再计算24小时内尿蛋白的总量。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准确的了解患者24小时内蛋白丢失的情况,蛋白尿就是超出了正常范围,也是肾脏疾病的一种常见的症状。正常的蛋白质是低于0.07mg24小时,正常人小分子的蛋白在肾小球滤液中,通过近曲小管而被大量吸收。
健康的成年人通过尿常规检测24小时蛋白尿定量范围应该小于150毫克,可是如果体检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准已经超过这一范围的,可能属于肾功能损伤所致。虽然24小时尿蛋白是判定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单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判断是否患有肾病并不准确。而诊断肺病通常需要重复性的做尿常规检查。如果多次检查尿常规的结果显示存在3次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于正常的标准则,才能考虑患者肾脏是否出现病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在化验小便时,检查结果中出现蛋白尿有一个加号,说明在尿中有蛋白,要知道是什么病因,还需要进行24小的时尿蛋白定量,这样才能掌握明确的尿蛋白定量多少,不过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患肾脏疾病、心脏疾病、妇科疾病等比较多见。肾病综合征、肾炎和糖尿病肾病都是属于肾脏疾病的一种,在进行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离子肾功检查之后,就能明确病情。如果在尿中白蛋白一个加号的同时,还有高血压、水肿的情况,说明患者肾炎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有高血脂和低白蛋白血症的情况,还有水肿的表现,多数是肾病综合征。如果有多年的糖尿病史,又合并出现眼底视网膜病变病,主要就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当心功能和肝功能出现异常时,也会导致出现尿蛋白一个加号。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科
不能说出现了尿蛋白1+问题就很严重了,引起尿蛋白1+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一般情况下慢性的肾病,像肾小球肾炎会让尿蛋白有一个加,常见的前列腺炎也可以引起这种情况,只要对症治疗,积极配合治疗痊愈率是很高的。引起尿蛋白1+的具体原因是需要具体诊断的,一般情况下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超过了0.5g以上,那么肾病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反之检查后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正常的,则多数是由于前列腺等炎症引起的尿蛋白出现一个加。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如果查尿微量白蛋白值是0.15mg/L,这个数值是正常范围的,只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一般大于20mg/L是异常的,反映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的时候,需要及时检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阻止病情进展。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监测血糖、血压、肾功能以及24小时尿蛋白测定。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科
当肾病患者体内的尿蛋白量出现异常时,患者最好是去肾内科做肾穿刺活检,来明确病灶,对症治疗。临床上,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都是用来检查24小时之内身体中有多少克的蛋白流出,根据检查,来判断肾脏功能是否健康。一般尿蛋白定量正常值在0.15克,如果检查发现尿液中的蛋白定量在1~3克,大多考虑是因为肾炎引发的,同时肾炎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血压过高,全身水肿等症状。患者的尿液中蛋白定量在一克左右,可以先用一些保护肾脏、降低尿蛋白的药物来进行改善。蛋白尿含量过高时,通常是因为肾病造成的,建议用一些激素类以及免疫抑制剂药物进行治疗。
尿液中出现泡沫尿是比较常见的,有正常的也有病理性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尿液中的张力增大导致的。比如正常情况下出现泡沫尿的话,要考虑是长时间的站立劳作,平时不怎么喝水导致的尿液浓缩,可以通过多喝水,多休息,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还有病理性的因素出现泡沫,夜间尿液浓缩,晨起后排尿就会出现泡沫尿,第一,肾病导致的,需要完善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二、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泡沫尿,也会伴随着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第三、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话可以导致泡沫尿,建议予以抗感染治疗。
有些朋友小便的时候会发现尿液中有泡沫的情况,先不用太焦急,建议先完善尿常规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如果没有尿蛋白的话,不用特别处理,可以定期复查,多喝水避免熬夜;如果出现蛋白尿的话,考虑是病理性引起的,比如糖尿病、肾炎都可以引起泡沫尿,应该予以积极治疗;生活中应该注意多喝水,避免熬夜的怀习惯,避免过量的盐分摄入,生活调理很重要。
尿中出现蛋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的考虑是剧烈运动、经常不喝水、发热等原因导致的泡沫尿,注意休息,多喝水后症状会消失;还有就是病理性的泡沫尿,比如肾炎引起的尿蛋白,主要有以下疾病,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蛋白尿。所以发现泡沫尿的时候,需要化验尿常规、肾功能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根据检查结果予以对症治疗。
尿常规潜血2 +的体征,如果伴有尿中红细胞计数增加,一般提示血尿,可分为异质红细胞、同质红细胞血尿。异质性血尿,常伴有尿蛋白增高,有颗粒状小管、红血球样小管、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肾炎、肾病综合症。同质性血尿的特点是红细胞增多,而蛋白不增多,或不明显增多。它主要见于:1、暂时性微血尿,如正常人,尤其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中死亡,长时间在冷水中沐浴或重体力劳动,可出现血尿,女性患者还应注意经期污染的问题。2、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结核、肿瘤、炎症、结石、外伤等3、生殖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4、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如果是女性出现了尿常规隐血+1的情况,先要排除是否是月经污染了尿液。如果是真性血尿,那么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就是肾小球源性的血尿,第二种就是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一般是无痛、不凝的血尿,而且还会伴有尿蛋白增多现象。比较多见于一些患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至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一般就是指红细胞增多,蛋白尿是不会出现明显增多的,可能是得了一些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常见的就是肿瘤、结核、泌尿系统感染、创伤等。还有一些正常的人做了剧烈的运动或者洗了冷水澡或者从事了重体力劳动,或者久站之后也可能导致血尿。此外,一些出血性疾病,比如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能导致尿隐血阳性。
一般来说,有两种检查尿蛋白的方法,分别是尿常规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检查是通过尿液检查尿中蛋白质的浓度,就能根据尿蛋白的阴性或阳性表现,明确尿中蛋白质的浓度。不过往往这种方式只能大概的估计尿中蛋白量的多少,一般尿常规查尿蛋白的正常值应该是呈阴性的。要想准确检查尿蛋白值的话,可以采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不过受检者需要提前收集24小时的尿,之后将收集到的尿液全部带到医院化验室,这样就能检测一天尿里的蛋白质,一般正常的24小时尿蛋白量是0-80mg。
肾病诊断的综合征标准有以下四种,1、蛋白血白小于30g/L,低蛋白血症。2、高脂血症。3、水肿。4、有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g。肾宝主要症状是由这四种延伸出来的标准,所以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胶体渗透降低血压,还会出现水肿,主要表现在眼部和脸部,以及双下肢的水肿,还有一些病人通常会出现腹水、胸水,主要表现为腹胀或胸闷的状况。产生大量蛋白质的表现有尿中泡沫加多,是因为尿蛋白被尿液冲击起来的泡沫。除此之外,还会有些病人伴有高血压以及尿血。如果发现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嗽和肺部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双下肢出现不一样粗细的表现,有可能是因为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