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皮肤科
屁股上出现大疙瘩,如果伴有瘙痒感,呈蚊虫叮咬后的扁平疙瘩,考虑荨麻疹的可能性大。此时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同时避免久坐,避免摩擦刺激,避免冷热刺激。如果是疼痛性红肿明显的大疙瘩,考虑细菌感染导致的疖肿可能性大。此时需要局部给予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同时配合夫西地酸乳膏或者百多邦乳膏外用,抗感染治疗,严重者还可给予抗生素口服。
对于反复发作者,可以给予硫酸锌口服。日常生活中注意局部的卫生,避免久坐,避免潮湿、多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
屁股上长了小疙瘩有肯能为细菌、病毒感染或真菌感染,也可能是过敏导致出现小疙瘩。细菌感染多为毛囊炎,部分有脓头,触痛为阳性。病毒感染会导致疣,表面毛糙、粗燥,呈菜花样改变。真菌感染引起的股癣通常以瘙痒为特征,表现为红色丘疹。过敏引起的湿疹大多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红色小丘疹。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儿科
孩子头上摔了个大包,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情况严重,比如孩子除了头部有大包以外,还出现了嗜睡、喷射性呕吐、抽风、意识障碍等表现的话,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出现生命危险。另外一种较轻的情况,只是属于一般的皮外伤,可以进行以下的处理:首先进行每隔3-4小时一次的冷敷,促进局部的毛细血管的收缩,最好在摔伤后的24小时内进行,以免包越肿越大。然后进行局部热敷,也会加速大包的消散,主要作用机制就是通过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此外,也可以在肿起的大包上面贴上土豆片,也可以帮助消肿,但是要记住当土豆片自然干燥氧化之后要及时更换。
如果患者平时经常坐着,而且不太注意卫生,很容易会导致臀部出现毛囊炎,当臀部有一个硬硬的包,并伴有轻微的疼痛,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很有可能会导致症状更加严重,出现红肿、化脓等症状。所以在早期发现以后,就需要在局部涂抹药膏,比如夫西地酸乳膏,及时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
可能是由于臀部出现了毛囊性的炎症,疖肿、丘疹、以及炎症导致结节引起的,症状发作的时候局部会出现肿、痛、热、红、大概经过2~3天左右,结节的周围会有波动感,皮肤表面可能会出现小黄点以及组织脓液排出,大概1~2周左右炎症会逐渐消退直至痊愈,病情发作的时候主要好发于臀部和头部,严重的话还会伴随着发热,浑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像急性的病症,比如急性毛囊炎的发生对皮脂腺破坏会比较严重,炎症刺激面也会更广。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眼睑上长小疙瘩可能是麦粒肿,这是一种因为疾病导致脓肿后在眼睑处形成的硬疙瘩,目前临床上麦粒肿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另外也可能是霰粒肿,霰粒肿是一种眼睑处无痛感的小肿块,如果是初期的霰粒肿可以利用热敷的方法来促进身体对其的吸收,如果长期无法吸收也可以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常出现在眼睑皮下方,肿块的边界清楚,治疗皮样囊肿也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腿上起了很多红疙瘩而且还很痒,这可能是由于过敏性皮炎引起的一种皮肤性疾病。过敏性皮炎会使皮肤尤其是腿部皮肤出现变态反应。当皮肤出现变态反应的时候,患者的腿部就会出现很多的红疙瘩。这种红疙瘩就是变态反应性的炎症性丘疹。因此腿上的红疙瘩就会出现瘙痒难耐的情况。另外腿上的红疙瘩还可能是丘疹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大多数是蚊虫叮咬引起的,很有可能是螨虫叮咬或者叮咬之后出现的过敏反应。虽然在临床上被称为丘疹性荨麻疹,其实就是一种皮肤的过敏现象。
小腿上长了个硬疙瘩,很可能是腱鞘囊肿和纤维瘤。腱鞘囊肿由关节囊、韧带、囊鞘的结缔组织退行性变所造成的,多长于关节处,囊内有透明液体,黄色的粘稠液体。囊肿分为多发和单发,一般长在腿腕,脚部,下肢。多以青少年和女性为主。这种病发病缓慢,发病处会有疼痛感,活动时不方便。除此之外,腿上出现脓肿也可能是脂肪瘤或者纤维瘤,这种瘤生长慢。不管是腱鞘囊肿还是纤维瘤都是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所以大家不需要太担心。
胳膊上长了个硬疙瘩,可能是皮脂腺囊肿引起,此外也可能是纤维瘤、纤维黄色瘤、带状纤维瘤、隆突性纤维肉瘤、肌肉层肉瘤等引起。对于这些情况导致的硬疙瘩,需要采用手术来进行切除。皮脂腺囊肿以及纤维黄色瘤一般都是良性的病变,所以只要切除完整一般不会复发。如果是肌肉层肉瘤以及隆突性纤维肉瘤,那么在切除的时候一定要扩大范围,将肿瘤组织的皮肤、肌肉以及腱膜等一并切除。手术后要依据病理检查的结果以及免疫组化的一些情况来考虑是否需要再进行综合治疗,比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
耳朵上长了个肉疙瘩,可能是疤痕组织增生,最为常见的是经常揉搓耳朵或受过外伤之后,在耳轮的边缘出现疤痕组织的情况。需要等疤痕稳定之后,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通过手术修复或摘除。也可能是耳朵上面有脂肪囊肿,需要做手术将囊肿完整的摘除。耳朵上长肉疙瘩,还有可能是耳廓假囊肿大,应该做穿刺压迫来治疗或手术摘除。
大腿内侧长了个硬疙瘩可能和腹股沟疝有关,当活动时腹压增大,肿物就会增大,休息或者平躺时肿物会消失。除此之外还可能是转移性恶性淋巴瘤或者是结核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硬疙瘩是没有疼痛红肿现象的,患者则需要去医院进行细胞学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若是淋巴炎症,则需要抗炎治疗。
耳朵下面长了个硬包,可在以下情况下看到:第一、疾病发生在腮腺,最常见的是腮腺混合瘤,表现为局部硬块,可能有轻度压痛。超声检查也能发现明显的肿物,且包膜完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选择手术。第二、皮脂腺囊肿,通常发生在颜面部皮下或皮肤,因为面部的汗腺极其丰富,阻塞和继发感染也容易发生,在炎症的急性期,会有明显的疼痛甚至发烧。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或切开引流。切开引流的患者还要注意换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等消炎药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肺大泡是由于肺泡高度膨胀和肺泡壁破裂融合而形成的。 一般来说,它是由支气管瓣膜阻塞引起的,这与肺气肿的形成机制相同,但程度更大。肺囊肿和肺泡直径超过1厘米,发生在肺实质,通常伴有不同的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晚期属于平静病或结节病,部分肺大泡见于无肺和支气管疾病的患者。 肺大泡是继发于肺炎或肺脓肿的疾病,多见于婴儿,有单个或多个肺大泡。由于炎性病变,小支气管粘膜的水肿导致管腔的部分阻塞,并起到瓣膜的作用。空气可以进入肺泡,不容易排出,肺泡中的压力增加,由于肺泡中压力的增加,肺泡空间逐渐破裂。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普外科
头上碰了一下起了个大包,通常是因为碰撞剧烈而导致局部的软组织内组织液渗出,出现炎症导致包块出现。一般是可以自己吸收掉的,但是要想快点好的话就要在碰伤之后48小时以内冷敷处理,因为这样可以减慢血液流动的速度以减慢聚集或出现淤青情况,然后48小时之后再进行热敷处理,这时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起到化瘀的作用。另外,也可以用云南白药、破痛油、红花油或者消肿止痛酊进行外部涂抹。同时不要去按摩、揉搓患处。
当人发现自己屁股上长了疖子以后,要根据疖子的深度以及周围感染的范围来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比较深而且感染的范围也比较大,那么可以考虑进行系统性的抗感染治疗,比如应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以考虑静脉滴注或口服的方式应用。比较常见的抗生素药物主要为头孢类抗生素以及青霉素等,也可考虑选择口服罗红霉素来达到消炎的目的。局部患病部位可以考虑选择外敷或涂抹夫西地酸乳膏或鱼石脂软膏等药膏治疗。当然,也可以考虑外敷金黄散治疗。如果病人屁股上出现疖子不是很大,则可以考虑选择涂抹龙珠软膏来治疗,其具备着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局部排脓的作用。
很多原因都会使得人们屁股上出现有小疙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局部皮肤过敏,这种情况通常会和蚊虫叮咬皮炎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原因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接触性的因素而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2、细菌感染,当局部皮肤存在有细菌感染的时候,也会引起皮脂腺炎,毛囊炎等。这时就会在局部出现有丘疹或者是丘疱疹。同时会伴随有疼痛或不同程度的瘙痒。如果感染之后出现有疱疹病毒,就可能会出现有簇集性水泡,也可能是在局部存在有单发性水泡。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如果患者口腔里的最上方,也就是颚部长了个硬疙瘩,并不是上火引起的症状。如果硬疙瘩是长在中线上,医学上称为颚隆突,比较圆墩,多是由于颚部骨质增生所导致的,只要表面的黏膜没有出现充血、发炎、疼痛等症状,就不用治疗,只需要进行观察就可以。也有的颚隆突会出现不适感,但是在检查的时候没有发现明显的炎症,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详细检查,因为颚骨的上方就是鼻腔,如果鼻腔出现炎症,就会通过颚骨导致口腔面,也就是颚骨的口腔面发生骨质增生。所以如果是鼻腔的炎症引起颚隆突发生不适、疼痛,患者首先要治疗鼻腔的疾病,而颚部的隆突不需要治疗,但是要继续观察。
当脚背出现疙瘩且摸着发硬,多考虑是因细菌感染而形成的炎症结节,此类发硬的疙瘩还常常会伴有按压性的疼痛感,此时可以使用夫西地酸乳膏进行外部涂抹,也可以搭配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若是患者脚背单纯的出现了个硬疙瘩并且伴有瘙痒感,那么多考虑是结节性痒疹,如果是结节性痒疹,此时可以使用泉奈德新霉素贴膏,搭配服用氯雷他定片,然后在使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进行配合性的医治。
耳垂下面长了个硬疙瘩,首先可能是耳垂下有丰富的皮脂腺和毛囊,皮脂腺可导致皮脂腺血管阻塞,局部形成皮腺瘤,形成硬疙瘩。如果是皮脂腺瘤,可以通过局部手术切除,切除前需要b超作出明确诊断。其次可能是,以耳垂为中心的包块、硬疙瘩,应进行b超检查,以排除腮腺内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作出明确的诊断,然后进行外科治疗或其他治疗。
腋窝下长了一个小疙瘩,应考虑为软纤维瘤也被称为皮赘。纤维瘤好发于3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在颈下、腋窝,以及其他皮肤的褶皱处,容易出现这类赘生物。其对身体健康并不会有严重不良影响。皮赘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对软纤维瘤可以采取激光、冷冻等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不做处理。而且其生长一般较为缓慢,如果有明显增大变化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是否有其他病理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