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热证,中医治疗疖子我有良方
2025-10-04 407 次浏览
杨竹生主任医师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

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存在,邻居家的一个小朋友经常被蚊虫叮咬、有痱子、经常受到摩擦和刺激,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又比较低,结果引起感染发生疖子。

如果出现多个疖子或者反复发生在身体各处,断断续续持续数月,真的让人苦不堪言。后来,医生给他开了些药方,治疗效果还挺好的,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治疗经历,希望能给其他患者一个参考。

1 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

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2 首先,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平时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

也可少量服用六神丸。

3 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

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4次,对尚未化脓的疖子效果较好。

已经化脓的,必须让疖子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

4 由于疖子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治疗,局部的处理是在红肿疼的时候多用温和的具有防腐消炎作用的鱼石脂软膏,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换药。

一般需要3周以上时间才能完全好,非常痛苦不说,还可能因感染严重,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

5 中医把疖子的疾病过程分为肿疡、脓疡、溃疡三个阶段,治疗主要用外敷的方式。在红肿初起的时候用消炎膏、五行散等药贴上,早期可以促使炎症消散;当遇到已经化脓的疖子,用火针或洞式切口排脓,并在伤口外用药物覆盖;然后再用去腐生肌的方式促进愈合,5-14天即可愈合。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大家还在看
杨竹生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

新型冠状病毒中医治疗方案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经验总结,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4版)》,提出中医临床治疗方案:(1)初期:寒湿郁肺。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 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郎10g。(2)中期:疫毒闭肺。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 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 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郎10g、苍术 10g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 。(3)重症期:内闭外脱。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4)恢复期:肺脾气虚。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 10g、党参15g、炙黄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官方的方案一直在更新,请你参考最新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