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的分级是临界高血压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危险因素还能够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
高血压分级是一级、二级、三级,对应高血压的轻、中、重,并加入危险因素等级。若细分可将高血压分为二十几个级别,精确系统的高血压分级可以更好的对症治疗,根据高血压升高的不同要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物来平稳的控制血压,只有将血压控制平稳才能够减少很多并发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最新的高血压分级标准表是:收缩压<120mm汞柱,舒张压小于80mm汞柱,属于正常血压范围;收缩压是120mm-139mm汞柱,舒张压是80mm-89mm汞柱,属于正常血压高值;如果收缩压≥140mm汞柱,舒张压≤90mm汞柱的,则表示为高血压。高血压也有等级之分,收缩压140mm-159mm汞柱,舒张压90mm-99mm汞柱属于轻度高血压,也就是一级;收缩压160mm-179mm汞柱,舒张压100mm-109mm汞柱,则属于中度高血压,也就是二级。收缩压≥180mm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汞柱的,则是重度高血压,也就是三级。如果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汞柱,舒张压<90mm汞柱,则属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的高危分疾病如下:1、需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着危险因素或者是存在着糖尿病,靶器官损害等,比如,遗传、年龄等,或者是存在着高血脂等。2、没有任何危险因素的氛围一级高血压低危、二级高血压中危、三级高血压高危;如果合并一两个危险因素,一级高血压和二级高血压就是中危,三级是高危;超过三个危险因素或者存在糖尿病,或者是靶器官损伤,一二三级都是高危。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不同的年龄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标准是不一样的,60~70岁左右的人群,在身体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血压最好控制在140/90mmHg,70~80岁且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8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应在150/90mmHg。如果血压太低的话,容易出现中风等情况。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对血压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应该控制在130/80mHg。
高血压分为三级,也就是所说的一级,二级和三级,也可以说是轻度,中度和高度之所以会划分,是因为能够有更好的认知。轻度也就是说症状稍微较轻,只要在饮食上多加重视,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调理。中度高血压,除了在饮食的调理之外,也需要服用一些口服药物来进行治疗,对于重度高血压患者则需要注意了,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对生命造成威胁。
想要确诊高血压要进行血压监测,一旦多次测量血压的值都超过了正常标准,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是高血压。第1次诊断高血压的时候,往往会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同时自己在家里面也要随时随地监测血压。有很多年轻人患有高血压,但是他们又不肥胖,同时家族也没有人患有高血压,这时需要进行下一步检查,以防出现因其他疾病导致血压升高的情况。
高血压会根据血压的具体情况分为不同的等级。一级高血压相对来说属于轻度高血压,这是舒张压在90-99之间,而收缩压在140-159之间。如果收缩压高于160而低于180,舒张压在100-109之间则属于二级高血压。当收缩压明显大于180,舒张压大于110 10则被称为三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一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饮食方式,也就是适当减轻体重,限制盐分的摄入,多运动,限制烟酒,保持平和的心态来进行调整。严重高血压还离不开药物控制,具体选择哪一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照医嘱进行。
山东省立医院 心脏外科
高血压可以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高血压说明危险程度存在着差异,高血压的管理需要分级别进行。一级的高血压,需要给于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小于140/90毫米汞柱,无新增危险因素,三个月随访一次。二级高血压的管理可以给于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个月随访一次,目的将血压控制在小于140/90毫米汞柱的范围内,不存在新增风险。三级高血压很危险,需要一两周随访一次,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目标同上。
老年人出现高血压是普遍的现象,根据不同年龄等情况下控制标准也是不同的,在60-70岁年龄段的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在70-80岁年龄段的时候,有其他合并症的情况,血压可控制在150/90mmHg的样子;对于80岁以上的患者,血压可控制在150/90mmHg的样子,血压太低会导致脑灌注不足,更易引发中风;当出现同时有糖尿病的情况,血压可控制在130/80mHg左右。
如果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需要通过服用有针对性的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平稳下降,以控制在正常水平。若是高血压比较轻微,通过饮食调理也能达到平稳降压效果,比如日常要适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杂粮,粗粮,如苹果,香蕉,油菜,芹菜,玉米,荞麦,燕麦,黑米等等,都有较好的辅助降压功效。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重饮食调理,尽量少吃一些肉类食物,特别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容易使血脂增稠,胆固醇增加,从而会使血压升高,所以饮食方面需要以清淡为主。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普外科
关于甲状腺结节的分级,在临床上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如果通过b超检查来进行分级的话,通常是分为1至6期。如果是1期、2期、3期的甲状腺结节,通常大多数都是良性的,这种情况定期复查即可。过了前3期,此后甲状腺结节可能存在一些恶性的概率。尤其是到了第5期,以及第6期,恶性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此时最好进行穿刺,必要的时候采取手术的方式。
三七是一种中药材,高血压患者可以将三七粉成碎末,之后每天吃三克左右,可以早晨一次性服用,也可以早晚两次服用,三七具有非常好的活血止血效果,应用过量可以导致出血,应用过少可以造成活血效果不好。三七可以预防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但是需要严格的控制使用量,一般来说饭后服用,服用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监测血压,如果仍然存在着血压偏高,需要及时的使用降压药。
高血压是一种以全身循环压增高为主要病因的疾病。指不服药时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的情况。这叫做高血压。如果三次血压测量在不同时间超过140毫米汞柱,我们将其定义为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相对较早期。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包括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囊肿等肾实质疾病。其他原因包括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和一些皮质类固醇激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可引起高血压,不容忽视。这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包括一些遗传因素,如吸烟、饮酒、肥胖、多盐摄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麻黄碱、麻黄碱等避孕药。
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因为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因还不能明确病因,可能和钠潴留或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激活等有关联。两者想要区别判断需要找到各自不同的病因。继发性高血压可以明确病因,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瘤,或者一些血管有收缩狭窄等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大动脉有缩窄。肾上腺有嗜铬细胞瘤,肾动脉有缩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等,都有可以造成血压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长期服药,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的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无特殊情况都可治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具体的调理方式要因人而异,通常高血压患者要从日常开始入手,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例如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营养均衡。运动方面,要有规律的运动,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起伏不能太大,同时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些患者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谨遵医嘱,不能乱服用一些保健品或者药物。
高血压治疗首先需要确定高血压达到了什么程度,如果程度比较轻微,血压仅仅是轻度的升高,需要通过戒烟戒酒,保持低盐饮食等生活习惯调节来得到保守治疗的效果。如果通过上述保守治疗,血压仍无法控制稳定平稳,需要及时的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口服药物的时候需要看患者是否存在着某种基础性疾病,如果存在心动过速,需要使用倍他乐克控制,如果性功能不全,需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来进行控制,降低血压,同时改善心肌。
最新的心功能分级采用的是纽约NYHA分级法,总共分为4级。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心脏病,可以进行一般的体力活动,通常不会造成胸闷、气喘等情况,这种属于心功能1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出现胸闷、气喘的情况,但是休息时没有症状,这种属于心功能2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微活动会出现心悸、气喘的症状,这种属于心功能3级。如果患者没有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会出现胸闷、气喘的情况,这种属于心功能4级。
肌张力的分级总共分为6级:0级是完全瘫痪,什么运动都做不了;1级是肌肉只有轻微的收缩;2级是可以在床上做平行移动;3级是可以把身体轻微抬离床面;4级是可以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5级患者的肌力正常,运动自如。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呈现各种姿势和运动的基础,一旦肌张力出现问题,行动也会受限。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这两者中任何一方升高 都可以确诊为高血压。高血压根据测量出血压的高低一般分为三级:高血压一级指收缩压高于正常值且在160mmHg以下,舒张压高于正常值且在100mmHg以下;高血压二级指收缩压在160mmHg和180mmHg的区间中,舒张压在100mmHg与110mmHg的区间中;高血压三级指收缩压大于等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等110mmHg。临床上除了对高血压进行分级以外,对高血压病也有分级,分别为:低危级、中危级、高危级、极高危级四个等级。
高血压是目前常见且多发的慢性疾病,需要饮食、运动以及药物共同控制。首先在饮食上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的进行有网运动,平时应该保证好睡眠,避免情绪紧张。最后是降压药物,临床上有很多种降血压药物,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主要可分为ACEI。ARB。CCB以及利尿剂等。一但发现高血压的情况,建议予以药物控制,避免增加脑血管病及冠心病的风险。